“工作倦怠” 侵袭都市人

  据日前公布的一份大规模网上调查报告称,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工作倦怠(又称“职业枯竭”)现象正在侵袭中国,不知不觉中,都市人被困扰其中。

  克服“工作倦怠” 走出“情绪疲惫”

  2004年,我们接触到一个新鲜词“审美疲惫”,刚走进2005年,“情绪疲惫”又让不少人置疑于自己的工作现状,在直面这些困惑时,他们更渴看能向“情绪疲惫”说不。

  也许下面这几个案例并非特例,只是相当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记者采访了不少人,对工作有倦怠情绪的并不在少数,而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质量。当最初踏上工作岗位的那点激情过后,他们难于克制的是那种对于工作的困乏劲,日复一日按部就班为工作而工作的职业枯竭感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害怕那种上紧了发条却没有充电的枯燥乏味的生活。

  案例一 岁末年初,面对一大堆各种各样的总结、来年计划等等工作,在某银行做负责人的单女士早已忙得焦头烂额,天天只是机械的工作,别说对工作缺乏足够的热情,连对生活也缺少了该有的激情。连她自己也害怕目前这种状况,由于不知道这种工作状态会持续多久,也不知道这种焦虑不安的情绪会不会让自己崩溃。

  单女士实在是一个对工作极其负责任的人,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总希看自己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对自己有个交待,因此从不答应自己有所懈怠。前年,她被推到了单位第一把手的位置,她自嘲地说,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她现在已完全没有自我,连正在读小学的孩子也完全交给了丈夫。

  也难怪,单位几十号人的饭碗端得好不好就看她,她没有理由让自己停顿下来,也不容她有那样的想法,她说,那样也太自私了,她现在感觉到已不是在为自己活了,她得拼,使出浑身的劲。“说是使出浑身的劲,实在哪里还有劲,有时情绪坏透了,连工作也想放弃,回家作个全职太太。现在完全是靠自己的不断调适来应付永远做不完的工作,像一个机器一样,转到哪天算哪天吧。”

  (专家建议,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目标,无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做到有所取舍,不一味强求,只要自己尽力就可以了。)

  案例二 郭女士是我的同行,曾经在一个部分负责,就在大家都肯定她的工作做得不错时,她却出人意料的主动把自己给“下课”了,申请调到了一个闲职部分。

  “这样做是由于一则身体不堪负荷,二则工作的紧张感把自己的工作激情都给湮没了。”虽说是部分领导,郭女士除了要安排好部分其他成员的工作外,她还承担着更多的组稿编稿看大样的工作,有时稿子组不齐,她还得自己往采访,“那是什么样的一种工作状态?想不完的选题、编不完的稿子,天天走进办公室、走近办公桌就害怕,就紧张,就莫名的焦虑,讨厌自己的工作,讨厌自己,那种倦怠感即使在休息日、在晚上都不能解脱。紧随着失眠、身心倦怠等毛病都来了,工作于我再不是一种享受,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干什么也没情绪。”

  (专家建议,想一想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并为之付出的努力,并非自己不能有效的胜任工作,鼓励自己,享受已获得的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案例三 刚进40岁的廖先生对工作是抱着“哪里黑哪里歇”的态度,同事们都很难相信,一个原来把事业视为自己生命的人如今却是如此的玩世不恭。

  廖先生以前在一家医药公司上班,那时的他是敬业的,也有着刚出校门走上岗位的工作冲动,在办公室工作的他,经常会主动把工作带回家做,甚至为领导出谋划策。由于种种原因,大概在6年前,他调到了现在所在的单位,同样是从事办公室的工作,尽管行业不一样,但对于办公室的工作还是驾轻就熟的,他也以为自己能做好。

  他很认命,以为自己也就是一个“大秘书”的命,在办公室,他几乎包揽了部分份内份外的“活”,尽管如此,好吹毛求疵的领导也并不满足,而挑剔他最多的竟是他写的文字材料中的标点符号(廖先生原来并非从事语言文字工作),有时候仅仅为几个标点他就要修改好几遍,新领导的一次次训斥让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在哪了。过多的纠缠在细枝末节,毫无停止的工作让他的厌倦感日益加重,他讨厌领导,甚至刻意回避单位的同事,为了转移留意力,一有时间,他就把精力放在了股市上,还曾经有过辞职专门炒股的想法,在家人、朋友的劝说下,虽说没有辞掉工作,但哪里还有心思工作,也就是在单位混着罢了。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工作倦怠” 侵袭都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