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教育也要提防“恋父情结”

小女孩有恋父情结,这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儿童心理现象,而且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情结会逐渐消散,或退化、被隐藏起来。但是有时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由于各种原因,孩子没有顺利度过这种恋父情节,这对她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也会给家庭带来阴影。所以儿童性教育不能忽视这个问题。

 

 

出现恋父或者恋母情结的人,即使成年后也很难将感情从父母中解脱出来,从而忽视其他异性,不能将感情转移到其他异性身上,很难建立和睦的家庭,严重的很可能导致性心理发育障碍或其他方面的障碍。

 

这一情结归结于家庭的整体关系。弗洛伊德及古典精神分析家认为,孩子从口欲期、肛欲期发展到性蕾期的这一过程中,与父母的爱恨冲突形成了最基础的人际关系,而这一关系也就是父亲+母亲+孩子的三角关系。这一三角关系,相互之间产生各种平衡和冲突,而这一基础也将影响成年后的各种人际关系。如果这个三角关系一旦失衡,将会导致孩子的个性发展缺陷并会为他将来的人际交往关系埋下祸根。

 

爱和恨、乱伦的诱惑、内疚和被惩罚的恐惧等等情绪冲突构成了俄狄浦斯情结的内容。而这一情结会随着性蕾期出现,随着性潜伏期而减弱,一直到青春期性成熟时再次表现。

 

恋父情结,也称“爱烈屈拉情结”。是指女孩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传说古希腊神话,中爱烈屈拉公主因母亲与其情人谋杀了她的父亲,因此决心替父报仇,并与其兄弟联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弗洛伊德正是借此故事说明儿童性心理的特征。他认为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会在潜意识中有一种取代母亲位置的愿望。特别是到了性器期发现自己没有男性生殖器,因此埋怨并妒忌母亲占有父亲的爱。

 

微微两性健康小编提示:可见,儿童性教育不单单是对性知识的解惑,对于存在的这种恋父情节,也应该引起重视,以此为契机对孩子做好引导。我们再来看看这篇文章:夫妻相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弗洛伊德认为和恋父情节有关。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性教育 儿童性教育 恋父情结